大學德語教學大綱指出;“大學德語(外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同時具有初步聽、說、寫的能力,為獲取所帚
的專業信息及進一步提高德語水平,打好語言基礎。”可見,閱讀是大學德語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德語四級考試在閱讀理解部分測試的目的是:考核學生通過問讀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就是說,考生應能夠運用德語語言知識和閱讀技能來理解一般的德語書面材料。閱讀能力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掌握所讀材料的主題思想;
2.了解所讀材料闡述的事實和主要細節;
3.根據上下文推測詞義;
4.既理解個別單句的意義.也理解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
5.根據所讀材料進行一定的判斷和推論;
6.領會作者的觀點、意圖和態度。
在大學德語四級考試的試卷中,閱讀理解部分共35題,分數為45分,考試時間為45分鐘,占全部考試時間(120分鐘)的30%以上,超過
其他任何一部分的答題時間。試題采用客觀性多項選擇題型,要求考生從每題4個選擇項中選出一個佳答案。
閱讀部分分兩節。A節有20題。通常要求考生閱讀兩篇短文,總字數不超過500個單詞.每篇短文后有與文章有關的問題或對文章的解釋。B節有15題。在一篇150個單詞左右的短文中留有15個空白,每個空白為一題。
閱讀部分的素材選擇不受題材限制,包括人物傳記、社會、文化和日常生活以及科普知識等,材料所涉及的背景知識都是考生熟悉的或
者能夠理解的內容。體裁以敘述、說明、議論性的文章居多,一般不選用詩歌、戲劇類。閱讀材料語言難度適中,凡超出教學大綱詞匯表而又影響理解的單詞都用中文注明詞義。
鑒于考試時間的限制,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因此在考試的時候,不能保平時閱讀那樣仔細琢磨。要先快速地通讀一道全文,
獲得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然后看文章后而的試題,再以較慢的速度開始第二遍閱讀,為了節約時間,應該邊閱讀邊做題。如果文章全部讀完再做題,很有可能某些內容已經遺忘,又得回過頭去看文章,這樣花的時間就多了,顯然對考試不利。在閱讀的時候,好在與題目有關的內容旁邊做個記號,寫上題號,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檢查的話,這樣可以贏得不少時間。
以上就是“大學德語四級閱讀部分總結”的相關介紹,如果您想了解“德語培訓”課程的信息,請直接點擊右側在線咨詢,預約免費試聽,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