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各派語法學家對虛擬式(在間接引語之外)功能的描述,可以分為三種觀點。
1.德語虛擬式的作用與直陳式相反,前者表示非現實的事物,后者表示現實的事物。這是典型的傳統觀點,即“現實一非現實”論。國內許多語法學家都是依據這一理論撰寫其著作的。
2.德國語法學家多數也持上述立場。不過他們都指出,不能只看虛擬式本身,而要通過上下文確定虛擬式在句中表這的內容。他們實際上已經修正了“現實一非現實”論。不再主張虛擬式僅僅表示非現實。因為上下文可能使虛擬式表示現實的事物。但是他們沒有明確地否定傳統觀點。
3.少數語法學家否定了“現實一非現實”論。赫爾比索/布剎在他們的著作中不再給第二虛擬式規定總的“功能”,只談在具體句型中虛擬式的作用。例如在講解比較句時,他們明確指出,在als ob句中,直陳式與虛擬式都可使用,沒有意義上的差別。鮑石用明確的語言反對給虛擬式規定一個“基本功能”。并見指出,德語的情態形式與情態內容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說,虛擬式并不永遠表示“虛擬’,直陳式也不絕對表示其(赫爾比索/布剎在談到直陳式的情態作用時也表述了這一點觀點,只是措詞不夠明確,容易被讀者忽略)。
以上就是“語法學家對德語虛擬式的描述”的相關介紹,如果您想了解“德語學習班”課程的信息,請直接點擊右側在線咨詢,預約免費試聽,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