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寄語】大家知道德國的綠色心臟是哪個城市嗎?這里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德國綠色心臟圖林根 圖林根因它的地理位置和森林資源,被稱為“德國的綠色心臟”。
埃爾富特是州首府,它建于8世紀,被稱為“花園城”。城市老城區內城市貴族住宅、教堂和修道院鱗次櫛比,堪稱建筑藝術的露天博物館。
1685年約翰·塞巴斯提安·巴赫出生于埃森納赫的一個譜系分支很廣的音樂世家(1750年在萊比錫去世)。1521年一1522年馬丁·路德就藏匿在附近的瓦爾特堡。他在那里將(新約全書>譯成了德語。這是創造現代德語書面語言過程中重要的一步。1817年大學生社團代表在瓦爾特堡懇求德國的統一。
瓦爾特堡早在中世紀就聞名于世,它過去是圖林根侯爵們的寢·宮。瓦爾特堡居高臨下,俯視著埃納森赫,這座11世紀的宏偉建筑早巳瀕臨坍塌,直至上個世紀才重新得以修建。瓦爾特城堡的個宮院是地方行政長官公署。
德國領土的四分五裂令人痛心疾首,這種狀態一度在圖林根表現得尤為明顯。然而,政治上的割據狀態在文化方面卻也不無積極的結果,因為小邦的君主樂意被視為藝術的侯進者并受到頌揚,而費用則往往由大量搜刮民脂民膏的臣仆們負擔。當時該州大的促進者是薩克森——魏瑪的卡爾——奧古斯特公爵(1757年一1828年)他將作家和莎士比亞作品譯者克利斯托夫·馬丁·維蘭德(1733年一1813年)、詩人和語言學家約翰·戈特弗里德·赫德爾(1744年一1803年),尤其是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年一1832年)召至京城。1800年前后,那里成了德國和歐洲精神生活的一個中心。歌德在魏瑪完成了他著名的幾部作品,例如(浮士德)的終稿。1787至1789年和1799年一1805年弗里德里希·席勒也在魏瑪創作了《威廉·退爾)等作品。上世紀的下半葉,弗蘭茨·利斯特(1811年一1886年)在這座具有藝術鑒賞力的城市中舉行音樂會和從事創作。1919年,在此地建立了將藝術、手工業和技術融為一體的教學場所“造型藝術大學”。
1925年‘‘造型藝術大學”遷往德紹,數年后移至柏林。
在德國,圖林根被譽為“音樂之鄉”。圖林根森林和埃爾茨山之間是山谷幽深的福格特高地。早在中世紀,這里就已生產布匹和亞麻,該地區大的城市普勞恩所產的花邊聞名世界。自17世紀以來,樂器制造業在克林根塔爾和馬克瑙荃爾興兩地就有著重要的意義。天主教教堂音樂也是在這里產生。
位于重要公路的交叉口,圖林根的商業和手工業有過良好的發展基礎,一種能從中提煉藍色染料的植物——崧藍是過去致富的基礎。蘇爾從傳統的手工業中發展成為“兵器鑄造廠”。19世紀德國的工業化是從薩克森和圖林根開始的,重要的行業有采礦(鉀)、瓷器、玻璃和玩具,主要是機床制造以及和耶拿的蔡司及紹特的名字聯在一起的光學工業,,另外,圖林根歷來都在加工農產品方面享有盛譽。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