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從復合句是由獨立性主句和附屬性從句組成。上面的例子說明,凝聚了過多信息的長句一定要分解成從句,才能使人一目了然,當然從句數也不宜過多。在句法上我們如果能將句子劃分成功,這不僅有利于理解,而且還會增強句子的節奏和修辭的力度。 簡單擴展句在結構上沒有休止標記,說話人只能依照內容和邏輯單位陳述信息;而主從句則有明顯的停頓,使聽者易于接受,使說話人便于控制音調。因此,主從句更適合口頭敘述,常用于講話以及詩歌中。在戲劇中,除了短句外,也常出現主從句,尤其是在對話中,因為口頭陳述需要節奏和音調的變化。
克萊斯特很善于用主從句將多個信息融合在一起,借以提高句子的戲劇性效果;而托馬斯·曼則長于利用主從句,表達注釋性的、細膩的或諷刺性的內容。在現代德語中,長的主從句在詩歌中較少出現,但在政治、哲學和學術文章中仍占據一個重要位置,原因是這種結構比較適合表達思想的聯系。
有的文體學家不主張使用長的主從旬,這有其歷史的和經驗主義的原因。16世紀,主從句大量出現在德語句子中,估計是受了拉丁語的影響。到了17—18世紀,主從句達到了它的顛峰時代。18世紀末,情況發生了逆轉,赫爾德(Herder)公開反對從修辭角度看盡管形式完整但內容空泛的主從句。赫爾德反對長主從句的另一個理由,是因為他認為德語句子結構不同于其他語言,這里指的是德語的分詞結構和從句結構。近代文體學家認為短句是文體學的一劑良方。
關于“德語學習之主從復合句”的講解,小編就給您講到這里了,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參加“南京德語培訓”的計劃,趕緊聯系我們吧,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喲。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