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是外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德語的語法規則比較有限,學習一年德語即可認識基本語法,德語詞匯則數量巨大。例如大家熟悉的《新德漢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有85 000個詞條,((朗氏德漢雙解大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有66 000個詞條。我們學習德語使用的教材每個單元也有60一100個生詞,一本教材平均有1001)---2000個詞匯。我們是否需要把教材上的生詞都記住呢?如果不是,那么需要記憶哪些詞匯呢?用什么方法記憶才科學有效呢?可能很少有人會考慮這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非常重要。 在開始學習一門外語前,我們就應著手制定一個學習詞匯的計劃?涩F實是,很多同學并沒有學習詞匯的計劃,覺得沒有必要,做完書本上的練習就戛然而止,以為這樣下去將來就可以出口成章,能用外語流利交流了。但是當他們學習了三、四個學期后,才發現自己除了haben,sein這幾個基本的詞外,頭腦里還是空空的,想說的話無法表達,這才開始著急了。
也有的同學重視詞匯學習,他們把每課生詞表都背下來,以為堅持這樣就一定能掌握詞匯,可惜這種做法的效果并不顯著。他們不知道教材里的詞匯不一定每個都是常用詞匯。所謂常用詞匯是指那些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使用頻率高的基本詞匯。
應該承認,各個教材都注意到這一選材原則,以日常場景為話題編寫課文,努力傳授基礎詞匯,但是正因為課文以具體場合為背景,里邊不可避免地會摻入雖與內容有關,但不屬于基礎詞匯的其他詞匯。這時,就需要我們認識主動詞匯和被動詞匯這對概念,并學會區分它們。
關于“德語應該重點學習哪些詞匯”的講解,小編就給您講到這里了,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參加“南京德語班”的計劃,趕緊聯系我們吧,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喲。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