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命題特點之后,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在研究生入學日語考試中也很重要,這對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很有幫助。我們歸納了以下幾點,供解題時參考。 1.預覽、預測 考生一定要學會預覽和預測。一般說,試卷發到手后,不會馬上開始聽力考試.所以一定要利用聽錄音前的這段時間.迅速預覽選擇項,捕捉每個選擇項所提供的信息.并預測會話或短篇可能涉及的內容,這樣聽時就會心中有數?就會有的放矢,就會有所側重。預覽了選擇項,就等于聽懂了聽力材料的三分之一,因為選擇項中包含著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或重要信息。 2.從選擇項中獲取信息 注意各個選擇項的主要的區別,你可能會看到一些不同的名字、地點、數量或不同的動詞,這些不同之處.將幫你確定哪些是你要聽的關鍵,即主要信息。另外,考生要從選擇項等線索中發現一些背景信息.力求縮小談話者的話題,由此搞清將要聽的內容的類型、結構甚至主題。 3.注意聽短篇的句首和首段 句首和首段往往是對短篇內容的概括,包括主要內容、作者的論點、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事由等 4.注意整體內容的把握和理解 不管聽什么材料,對整體和細節不可偏廢。但往往是細節好捕捉,而整體難把握。所以我們強調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體內容的把握和理解上,不要只記細節而忽視整體。很多試題也證明,測試點往往不是局域性的,而是全域性的 只有整體聽懂了才有可能答對。所以在聽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只停留在個別單詞和單句上,而是要捕捉內容的主線、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果關系、發展動向以及中心思想。聽完后必須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挑選和設問有關的信息,放棄無用的部分。 5.捕捉隱性信息 聽力測試中很少出現以顯性信息為測試點的試題,相反,測試點多為隱性信息。特別是日語,說話講究含蓄,不太直白,往往閃爍其詞,點到為止,這樣就更要求考生要會聽話外之音。所以莖注意聽會話和獨白中表示意義轉折、否定、遞進、數字和年代等信息以及各種語氣,這些地方往往埋伏著隱性信息。 6.根據常識去判斷 考生在聽的過程中,有些句子或詞語因為某種原因沒有完全聽懂內容,根據已獲得的部分信息和一般常識來挑選可能性較大的選項。 7.力戒猶豫不決 對有把握的試題應快速作答,對無把握的試題也要在所聽到的信息的基礎上排出錯誤選項,進行優化處理,快速做出選擇,不要遲遲不決,影響聽后邊的新題。不會作答時.暫時擱置,準備聽后邊的新題。另外,若遇到一個或幾個生詞,不要慌張,可置之不理,因為一兩個單詞不會影響對整個段落的理解。否則,一遇到生詞就停下來,會引起連鎖反應,結果什么也聽不借。遇到實在不會做的題,不要反復思考,應趕快放棄,專心聽后面的新題。 8.學會用日語思維 聽的時候盡量避免將每個單詞和句子翻譯成漢語,這樣做一是浪費時間.二是影響理解,因為兩種語言的結構和思維不盡相同,不是所有的日語都有相對等的漢語。在短暫的15秒鐘內,既要聽,又要理解、翻譯,還要進行綜合判斷,這是不太可能的,弄不好會影響后面的答題。好的辦法是平日學習和訓練時逐步培養用日語思維的習慣,這樣不但可以節約時間,還可以提高理解力。 9.掌握相關學科及社會背景知識 大量的實踐證明,聽力理解能力如何,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語言水平.二是對語言對象目的了解程度。前者是主要因素,但后者也不可忽視。在語言水平相同的情況下,對語言對象國了解越多的人聽解就會越好。所以我們強調,平日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要多留心有關日本的一些知識。具備一些背景知識對所聽的材料會有一種熟悉感,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彌補語言上的一些不足。假若對日本文化因素缺乏了解,沒有足夠的相關學科知識,只用我們所熟悉的思維、邏輯去理解或判斷聽力材料,就很有可能出錯。這種知識的獲得,可謂之“處處留心皆學問”。 10.邊聽邊記 11.考場上心理放松,精神集中 聽力試題錄音材料轉瞬即逝,無回聽的機會,考生必須有良好的心態,聽不懂每一個詞馬上放棄,不要強迫聽懂每一個詞,千萬不要因為某些地方沒聽懂而心煩意亂,糾纏不休,將會導致既丟“芝麻”、又丟“西瓜”的按動局面。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