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狂歡節同圣誕節一樣,也是一個盛大和美好的節日。在巴伐利亞,人們稱它為Fasching,而在德國西南部,它被叫做Fastnacht。進入“狂歡期”的時間很早:“月11日11時11分——瞧,它都同11有關。目前,各地狂歡節協會的慶祝活動為時長達4個月左右,因為歡度狂歡節需要做大量的籌備工作。狂歡節如今已變成了一個給男女老幼帶來很多樂趣和歡愉的狂歡之節。 1. 也是一種反抗
在(1794一1814)法國大革命軍隊占領德國后不久,狂歡節出現了鼎盛時期。當時的狂歡節,實際上是平民百姓反抗軍事壓迫的適時的出氣機會。他們嘲諷所有穿軍裝的人,并組織起游行隊伍,參加游行的人個個身穿奇特的制服。現在人們見到的“城防兵衛隊”,就是一種古代軍隊的模仿形式。身穿紅白相間制服的“衛隊”上兵,人人手持木槍進行“武裝訓練”。令人捧腹的是,這些士兵在跳舞時裝瘋賣傻地扭動屁股。“衛隊”指揮官則與小瑪麗或隨軍女販翩翩共舞。現代狂歡節的某些東西就來源于此。
2. 海德堡狂歡節
海德堡人一年四季都在盼望狂歡節。“玫瑰星期一”(指四旬齋前的星期一)前后兩天是各按本地傳統進行自娛活動的日子。從中午起,市民們紛紛涌向街頭,觀看穿越街道的游行隊伍。游行的人們展示他們經過一年時間想出來的杰作。如今他們不必像當年那樣嘲諷公眾所關心的問題。他們自娛的形式,往往是純粹的惡作劇而已。當“玫瑰星期一”的盛大游行隊伍穿越主街時,狂歡節也進入高潮。無論男女老少,每年這個時刻都在主街上慶祝他們的“第五個季節”。小丑和巫婆是海德堡狂歡節的重要角色。此時海德堡的居民和許多“來客”都要喬裝打扮。在狂歡節歌曲伴隨之下,只見到處“群魔亂舞”。狂歡節游行歷時常常要兩個小時。
3. 撒發糖果兩萬噸
在德國,各地區慶祝狂歡節的形式不盡相同。慕尼黑于狂歡節星期二舉行盛大游行,慶祝狂歡節的主要形式是大型化妝舞會。在黑森林山區和博登湖畔的阿雷曼狂歡活動中,女巫和古老的木制面具特別多。狂歡節之火是用來驅除惡魔的傳統手段。從萊茵河畔的杜塞爾多夫到美因茨一帶,狂歡節是僅次于圣誕節的重要的節日。在杜塞爾多夫,人們不是頭戴希奇古怪的帽子,就是身穿奇裝異服。一輛輛大型彩車滿載著政界要人和社會名流的巨型模擬像,構成狂歡節游行的高潮。在美因茨舉行的規模很大的狂歡節協會會議,甚至還向歐洲好幾個國家作實況轉播。1983年美因茨的游行隊伍長,達7公里。杜塞爾多夫的狂歡者迄今已從車上向人群撒發了共兩萬噸糖果。科隆的圍觀人數多,達100萬。
以上就是“德國“發狂”的狂歡節"的相關介紹,如果您想了解“德語學習”班課程的信息,請直接點擊右側在線咨詢,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